魅力娄底 逐梦旅游名城
| 招商动态 |2017-01-17
2016年,娄底向世界喊出了一个梦想:“十三五”时期,以旅游业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有机结合和联动发展,实现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并转化成为娄底“转型发展、加速赶超”的强劲驱动力,将娄底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新兴文化与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旅游业17%的平均增长速度。到2020年末,争取实现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超过50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超过350亿元,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超过18%。
一座以煤炭、钢铁著名,历史并不悠久的工业新城,却敢于自信地提出这样的发展目标,底气何在?娄底以连续三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的骄人成绩给出了有力的回答,也交出了一份转型发展的精彩样本。
转型,成就一个支柱产业
1000万人次、1500万人次、2000万人次;5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两组跨越式攀升的数字,时间距离是4年。
“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成为众多产业中的一匹黑马,在成功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后,旅游接待人次先后跨越1000万、1500万、2000万三大台阶,旅游总收入先后突破5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三大关口,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
数字上的跨越反映的是决策上的转变。十年前,我市作为“百里煤海,十里钢城”的工业新城,旅游产业的地位相对较低,在湖南旅游的版图中甚至有“湘中无旅游”的说法,令守着丰厚旅游资源的娄底人汗颜。要实现旅游长远发展,改变这种尴尬现状,就必须迈出升级的步伐。201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旅游兴市”的战略决策,以建设“湘中明珠 快乐娄底”新兴旅游目的地为主题,以打造旅游经济升级版为主线,以培育“乡间侯府、梯田王国、山水《围城》、世界锑都”四大品牌为依托,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
思路一旦变得清晰,行动就会变得格外果敢。着眼于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在娄底中心城区建设五星级旅游饭店的意见》《娄底市旅游地接奖励政策》。为推动项目发展,市政府加大了财政资金引导力度,专门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3年至2015年,市级累计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150万元,2016年市级旅游专项资金增至1000万元。
为支持旅游“领跑”产业发展,我市进一步理清旅游发展思路,坚持“一点一线”战略布局,推行“景区企业化、企业项目化、项目市场化”,取得良好效果。突出规划引领,大力支持旅游规划编制,完成了全市所有重点景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细编了“十三五”旅游规划纲要。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近三年,累计发布招商项目83个,实际签约46个,签约金额近200亿元;累计启动重点旅游项目62个,完成33个,完成投资超过50亿元。为了使旅游业更精细,更完善,更具竞争力,我市针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服务提升也下了一番苦功。以“厕所革命”为例,计划新建、改扩建厕所43座,总投资2559.6万元。
沿着环境友好的旅游开发路径,我市大力培养观光游、体验游、养生游、运动休闲游等旅游新业态,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生态红利”。梅山民俗文化村、奉家桃花源、博盛生态体验园、国家级龙湾湿地公园等景点,无一不赏心悦目,游人如织。
高涨的旅游发展热情带来了丰厚的成果。“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2个国家级4A景区、5个3A景区、8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红色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了5个旅游名镇、12个旅游名村和15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一举成为湖南省创建省级旅游强县和旅游名镇最多的市州之一。全市星级饭店从2013年的20家发展到目前的30家,旅行社发展到25家。2013年,新化县超越韶山、武陵源区、南岳等众多知名景区县市,以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成为全省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试点县。双峰、涟源、新化相继获评全省旅游强县、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2016年,新化、涟源先后进入全国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县行列。在全省旅游产业年度考核中,我市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前三位。“十二五”末,旅游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以上,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12.6%,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创新,催放娄底旅游灿烂之花
从部门事业到支柱产业,说起娄底旅游的发展,绕不开一个关键词——“创新引领”。
2016年10月9日,清华同方、北京大量之旅、马上游、怀秀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11家上市及拟上市企业与新化县人民政府签订文旅小镇创建和旅游扶贫工作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建设新化文旅特色小镇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脱贫转型。这是我市以市级文旅投资平台为引导的开山之作。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市探索创新旅游发展市场机制,于2016年8月组建娄底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具有旅游资本运营能力和擅长旅游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维、营销的旅游全产业链条上的实力企业吸纳成为公司的社会资本方股东,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着力打造中部六省知名的旅游龙头企业,推动全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公司成立伊始就策划包装了新化县文旅(上市孵化)特色小镇项目,提出了“上市孵化+企业总部+文旅特色”的总体思路。并将于近期在全市启动16个文旅项目,计划撬动文旅投资100亿元。
旅游项目是旅游发展的基础,但如果缺少城市营销,那么湘中明珠也只能“待嫁闺中”。
沪昆高铁、长韶娄高速、娄新高速、潭邵高速使我市旅游融入大长沙1小时经济圈、武汉城市群2小时经济圈、长三角3小时经济圈、珠三角4小时经济圈,顺应交通带来的巨大优势,我市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区域联动发展之路。2015年,与长沙、湘潭结成了旅游战略联盟,共同依托长韶娄高速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合力打造“湖南首条黄金旅游中线”。与沪昆高铁湖南段沿线的长沙、株洲、湘潭、邵阳、怀化结成了“沪昆高铁湖南版旅游联盟”。2016年8月,在沪昆高铁即将全线开通的时间节点上,市旅游外事侨务局与上海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旅游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沪昆高铁黄金旅游中轴线”。
为满足大众“快旅慢游”的高品质旅游生活需求,我市在紫鹊界梯田、大熊山、龙山、湄江等景区逐步引导规划建设汽车营地、攀岩基地等旅游新项目;支持龙山等景区建设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和康体养生旅游区,先后推出生态游、研学游、乡村游、养生游、红色游、城市游、溯溪游、汽车营地等特色旅游产品。与此同时,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始祖梯田——紫鹊界主题风光推介会”、 紫鹊界梯田首届国际稻谷节、大梅山文化旅游年暨万辆自驾车畅游娄底、曾国藩学术研讨会暨曾国藩文化旅游节、“那山那水那人——美丽娄底”全国原创歌曲大赛、“金色花海·最美双峰”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中国首例“帮扶盲人去漂流”旅游志愿者活动等一个个旅游新产品,将娄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入更高的层级。
体制的改革破题、运营的奇思妙想,催放了娄底旅游的灿烂之花。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2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这仅是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前奏。
着眼全域旅游,我市开始新的谋篇布局
这一次,市委、市政府再次显示了他们的国际视野,以“加速扩量、升级提质、创新激活、错位跨越、兴业富民”为发展战略,以“一点一线”为重点,以新化为龙头,对内形成新化、冷水江、涟源、双峰及中心城区的内环线,对外东接大长沙、西融大湘西两大旅游圈,将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使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仅为17个,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达85个。旅游业的大发展将为娄底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迎着2017年初升的霞光,风光如画的娄底怀揣新的梦想,迈开铿锵的脚步,走进更加壮丽的风景。